在中国一年中有两个节令会吃到「汤圆」,首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「冬至」,是一年中白昼*短的一天,习俗上会搓汤圆祭拜神明和祖先,吃汤圆也象征了祈求团圆、圆满的概念,「吃一颗汤圆就会长一岁」。
**个节令是农历元月十五日的「元宵节」,虽然大家都说元宵节当天吃汤圆,但从传统上这天吃的其实叫「元宵」,也有全家人团圆的意思。「汤圆」和「元宵」的外型不易分辨,因此许多人认为是一样的食物,其实两者*大差别在于制作过程的不同,口感也有些许差异喔!
外型浑圆的是「汤圆」
形状较不完整的是「元宵」
一、口味的区别
汤圆:汤圆除了甜的,还有咸味的,既有包馅的,也有无馅实心的。其中咸味的汤圆基本是中间不加馅料,靠汤入咸味;而无馅实心汤圆则非常清淡,只是在汤里放入少量白糖,不像芝麻花生馅的那么油腻,适合怕油的人士选用。
元宵:*大特点就是甜,馅料种类相对少一些,主要是黑芝麻、五仁、豆沙等,再加些白糖。
二、馅料的区别
汤圆:*早以黑芝麻、豆沙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为主。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了,为了迎合市场需求,元宵和汤圆儿也打破传统,向水果口味儿进军了,近两年还出现了咖啡、抹茶等西式口味的,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。
元宵:*早以什锦馅儿、枣泥馅儿为主。什锦馅儿其实就是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,感觉特像月饼里的五仁儿馅儿。
三、制作工艺的区别
汤圆:做汤圆儿的过程,就像包饺子。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,醒透;然后做馅儿,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,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,也可以揉成小球儿;*后揪一块儿面,捏成片儿,把馅儿包在里面,揉成球儿就可以了。
元宵:是以馅儿为主的,先把馅儿做好,切成小块儿,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(现在是用机器),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。
四、口感的区别
汤圆:表皮儿劲道,馅儿料也有嚼劲儿,煮出来的汤会比较粘稠,有点儿像喝米汤的感觉。
元宵:表皮儿光滑、口感细腻,由于馅儿里水分多,所以汤圆被咬破的那一刹那,馅儿会像流沙一样流出来;此外,汤圆煮出来的汤比元宵清亮。
汤圆是「搓」出来的,元宵是「摇」出来的!?
搓汤圆: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揉成团,包入馅料后用手不断搓揉成圆形,表面比较平滑、外观形状一致;而因为糯米团含有的水份较多,煮好的汤圆口感会比元宵还要细腻黏口。
摇元宵:元宵则是将馅料切成约骰子大小的方块,沾水后置于有干糯米粉的竹筛上,以逆时钟或顺时针的方向滚动数次;当内馅沾黏薄薄一层的糯米粉后,将其放入一旁预备的开水约2秒,捞起沥干后再放于竹筛滚动,重复动作约8~12次,直到滚成适中的大小。
元宵是利用手工滚动的劲道蘸取糯米粉,慢慢滚成圆形,因此表面略呈颗粒状,咬开的内馅也不是整齐的圆形;另外因为皮较薄、含水量低,吃起来相对有咬劲,馅料也比较松散。讲究手工力道的元宵做法较费工,通常元宵节前后才能在市场买到;汤圆则比较普及化,超商一年四季都有贩售。
1.用茼蒿、油葱酥煮成汤头,搭配包着肉馅的鲜肉汤圆,就是经典的传统客家味!
2.*常见的红白小汤圆,除了煮成甜汤,也能加入猪肉、韭菜和香菇煮成咸汤圆,作为正餐享用。
3.除了红白小汤圆外,客家人吃的甜汤圆里头通常不会包入馅料,一大颗扎实的大汤圆,淋上黑糖和姜汁,就是客家人*熟悉的滋味。